根据市委关于联系服务民营企业的要求,2月下旬至3月上旬,市政协主席、副主席分别带领8个调研组,深入各县市区、部分园区开展“走访委员企业早春行”活动,与53家民营企业负责人座谈,了解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听取意见建议。委员企业家普遍反映,近两年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投资第一、产业第一、工业第一”,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助推实体经济、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积极推进“放管服”改革,力度大、举措实,进一步优化了发展环境,激发了创新创业热情,特别是市委市政府刚刚出台的促进招商引资推进创新发展的10项政策、49条措施,让民营企业家倍受鼓舞、倍感振奋。很多企业正抓紧组织管理人员学习市委市政府文件,力求从政策红利中汲取更大发展动力。同时,走访座谈中,企业家们也反映了一些问题和隐忧。
一、主要问题
(一)关于企业用工的问题。一是我市地理区位、交通出行等不具优势,民营企业招工难,招聘较高层次人才更难,尤其是科技型和中小企业尤为明显。如康沁药业反映,去年7月就发布了董秘招聘信息,今年春节前才有人应聘,4月份才能来报到。二是受制于园区生活环境、工资待遇等因素影响,普通技术工人流动性较大,影响了企业正常生产。新港制衣反映,该企业自建员工住房,安排车辆上下班接送,每年仅解决员工住宿花费600多万元,春节后公司承诺给按时上班的员工每人2000元过节费,但还是有400多人离职,占职工总数13.5%,导致企业错过了订单。有的委员反映,荆门国家高新区从当初几家企业发展到现在100多家企业,规模急剧扩大,但服务配套设施没有跟上,如企业招待客户,附近没有一家像样的酒店,还要开车到三四公里以外,甚至更远的中心城区;越来越多的企业职工自驾车上下班,停车难的问题日益突出;缺学校,缺休闲娱乐设施。工人要么招不来,来了也留不住。要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冲刺国家高新区第一方阵的目标,没有完备的基础配套设施很难做到。
(二)关于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一是银行执行国家限贷政策范围扩大,导致一些纳税较多、订单充足、用工稳定的中小企业都不能合理授信。龙星钢构负责人反映,企业订单都已排至7月份,但银行把该企业定位为钢铁产能过剩行业,企业授信额度低,企业融资受到很大影响。二是多数中小微企业缺少抵押物,企业专利等无形资产又不能抵押,地方担保融资公司不少都倒闭了,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越来越窄,过桥资金往往只能来自民间借贷,流动资金也常被大企业占用。部分委员反映,许多大企业拖欠中小企业货款已成潜规则,影响了中小企业生存发展。三是企业发展压力较大的背景下,银行贷款普遍超基准利率30%左右,有的高达80%,且资产抵押贷款折扣比例不足70%,有的还要求将贷款金额的10%作为保证金。四是企业融资牵扯精力。受我市银行不良资产率高的影响,我市银行大额授信权限普遍上收,导致企业大额贷款比之前难度更大。
(三)关于兑现政策和帮扶企业的问题。一是企业对惠企政策“看得见、够不着”。委员反映,近些年市委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力度不可谓不大,但政策兑现程序繁杂,有的互为前置条件,企业未能充分享受政策红利。当前,市委市政府出台的促进招商引资推进创新发展的优惠政策,“干货”很多,含金量十足,但对政策能否落地还有担心。二是党政领导及部门包联、参观视察等大多选择重点企业和项目,对中小企业关注、关心不够。可可农业反映,现阶段农村土地流转难度大,期盼有领导帮助协调。三是行政审批效率不高,尤其审批过程中肠梗阻问题解决不及时,推诿扯皮现象依然存在。四是少数部门处理企业反映的问题方法简单,照搬照套、敷衍应付,不能最大限度地设身处地为企业着想。如有关部门开展危化品运输市场联合整治行动期间,暂停了新增危化品运输企业、危化品运输车辆及企业扩大经营范围等业务受理。企业反映,安全问题固然是头等大事,但不能简单地一“禁”了之,荆门的危化品物流在全国还是有影响的,也要考虑企业的发展。
(四)关于民营企业家群体压力疏解的问题。走访座谈中,我们感到民营企业家普遍心理压力较大。一是市场波动大、生产成本增长等因素,时常导致产品价格倒挂,转型发展又非一日之功,民营企业家承担很大压力。二是有的企业家受了委屈,或对部门服务不满意,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还不敢向领导反映。三是发展遇到阻力或工作中遇到麻烦时,中小企业家感到无处诉说,有时说了也觉得无用。
二、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让民营企业有更多获得感。一是开展上门兑现政策活动,实行企业申报、部门审核、领导上门、定期兑现,简化程序,并对正面典型进行大力宣传,对反面案例及时曝光,大力营造我市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围。要强化我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服务功能,明确一位政府领导分管领导挂帅,协调解决中小微企业的困难和问题。二是建立“中小微企业申请,干部遴选包联”的服务机制,把帮扶力量向中小微企业延伸。三是政策宣讲、形势分析、培训研讨、调研视察等各类活动都要尽量安排中小微企业参加,多倾听他们的意见建议,多给予关注、关心和帮助,增强他们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的正确预期和发展信心。四是要引导督促各部门换位思考企业反映的困难和问题,不一味照搬照套条条框框,不简单地用现在的规定去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多沟通协商,少限制阻挠,以实实在在的行动为企业家提神鼓劲。要加快制定出台解决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容错免责办法及配套实施细则,将容错具体化、清单化,并对容错机制建设作出制度安排。五是结合当前开展的市直机关“庸懒散慢”问题集中整治活动,在各部门履职尽责年度考核中,加大民营企业家对部门评价的权重,促使部门改进服务作风和方式方法。
(二)化解民营企业要素供给难题。一是要为企业融资铺路。探索建立金融服务中心,设立各类金融业务服务窗口,为民营企业各类融资问题提供更加快捷方便的服务。引导企业参与商会、协会组织,抱团与银行谈判,降低利率浮动比例,放宽和简化企业的贷款条件和审批程序,缓解企业贷款成本过高的状况。全面摸底统计我市民营企业纳税、订单、用电量、用工及缴纳“五金”等方面的情况,对发展前景好、市场竞争力强、一时融资困难的企业,政府应出面促成银企合作,督促银行正确运用行业评级指导目录,客观评估企业授信等级,为企业开辟“绿色通道”。积极开展专利抵押试点工作,以此探索设立科技专营支行,推动科技信贷服务。要开展中小企业与基金对接的活动,组织基金专家、金融部门负责人到园区巡回指导,帮助企业家突破以银行为中心、以信贷融资为主导的思维定势,构建以市场为中心的企业融资策略,让其打消不敢、不愿、不会运用基金、风投等的疑虑。要加强对我市拟在“新三板”、区域股权市场融资的中小企业业务指导,专班帮扶,见苗浇水,扶上马送一程,助推企业进入发展快车道。大力推动基金、风投、担保公司入驻市高新区和其他园区,鼓励中小企业拓宽发展视野,广开融资的源头活水。二是为企业提供人力支撑。应企业申请,将企业人才引进计划纳入全市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范畴,共同建立企业人才培养和引进基金。建立人才大数据库,围绕我市主导产业汇集上市公司和高端人才信息资源,帮助企业查询产业信息,寻找合作伙伴和专业人才。鼓励企业通过猎头公司招聘高级人才,给予适当猎头费补贴。深入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完善支持政策,探索把我市职校若干专业设在园区,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三是为要素集聚创造环境。按照产城一体的思路,抓紧规划建设以兴隆大道为核心的长坂商圈,重点加强商住、酒店、公园、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让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生活得好,为荆门高新区跨越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三)搭建服务民营企业的平台。一是搭建企业间产业协作配套的对接平台。积极引导产业上下游大中小企业配套对接、企业需求对接、第三方服务对接,把企业反映的配套行业纳入招商引资重要方向,做好产业链延伸配套的文章。当前,要抓住长丰猎豹等大企业、大项目落户荆门的契机,组织促成本地民营企业在汽车内饰外饰等上下游与其配套对接,实现扩张裂变,打造配套产业链。二是搭建企业之间产品推介交流的平台。鼓励行业协会、商会牵头,开展企业联谊交流活动,为本地企业产品和服务牵线搭桥,实现抱团发展。要积极为中小企业开拓市场“站台”,开展“荆货全球行”、“荆货全国行”、“荆货网上行”行动。三是建立中小企业应急互助基金平台。尽快制定县域经济调度基金使用实施方案。引导企业联合建立过桥基金,解决企业流动资金融资难、“转贷难”,化解企业资金链断裂风险。四是做专做特园区平台。坚定不移地推进专业化园区建设,为企业发展营造环境。如引导企业在通航产业综合示范区建设通航维修、应急救援基地,培育航空维修、水上救援等特色产业。
(四)深入推进全民创新创业。一是加大对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四新”经济的宣传,积极引导企业运用新经济思维改造传统生产经营方式,培育支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二是引导一定规模的企业开放自身资源,搭建行业开放式创新创业平台,吸引优秀团队或行业离职人员依托该平台创新创造,孵化具有“自身血统”的差异化创新型企业,提升企业规模和产业竞争力。新产品开发、技术攻关等,可以用项目招标方式把中部省市特别是武汉的研究机构、大学的科研人员组织起来,共同研发,并在共同研发中提高企业技术研发水平。三是大力扶持和培育一批知名品牌,尤其要研究提升“京山桥米”等我市地理标志产品品牌影响力的办法路径。四是引导民营企业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加强质量、安全、财务、营销等内部管理制度建设,实现由家族式管理向现代企业管理转变。
(五)发挥民营企业在招商引资中的作用。一是走存量招商与增量招商并举之路。鼓励和引导本地企业策划发展项目,在政策支持上与引进增量项目“一视同仁”。二是向社会发布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经济项目招商公告,吸引民营企业投资,共同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三是将中小企业上市、兼并重组作为招商引资项目对待,支持其扩张裂变。四是要重视有前景的小企业、小项目,纳入招商引资范畴,培小培优,促其做大做强。